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崔永华、吴勇毅等
本期共有6个栏目: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专栏特稿、本期话题(新形势下的线上中文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实践、学习与认知研究、教材研究、观点等。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专栏特稿】特约崔永华教授就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新研究课题及学科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特约吴勇毅教授探讨“十四五”期间国际中文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吴老师从“走出去”到“融进去”、从普及化到专业型、从通用到职场、从外派到本土等四个方面对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发展做了一些展望,以期国际中文教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期话题】由郭风岚老师主持,精选4篇论文,专题探讨了新形势下的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调查和思考等。 王添淼老师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库和样本来源,通过对1767篇学术期刊文献的CiteSpace(5.6R5版)可视化分析,揭示出目前国内第二语言慕课教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郭思佳老师探讨了任务式教学法在线上中文课堂中的应用。匡昕老师对汉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林秀琴、吴琳琳两位老师对目前线上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教学研究与实践】苏英霞老师基于183个课堂词汇教学案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中文教师在课堂讲解生词时易出现说明有误、说明不足和说明冗余等三种失误类型,教师讲词失误会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理解偏差、输出不畅及使用偏误等问题。刘婷雁老师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对六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医学汉语课程进行了目标情景分析,发现了学生使用医学汉语的12个典型交际事件、24个交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4个交际功能项目。
【学习与认知研究】 李慧和郑航老师以常用动词“做”为研究对象,利用学习者作文语料库,从搭配词的词种、词频和搭配偏误三个维度考察了不同水平汉语二语者的词语搭配能力,发现学习者动宾搭配能力发展主要表现为:搭配词词种范围扩大,合法搭配数量增多,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平的学习者都存在过度使用高频搭配的问题。陈钰老师采用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以初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3次实验,从量化和质化两方面证实了“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教材研究】李禄兴老师通过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使用需求的调查发现,对于初中级学习者而言,纸质版词典以收录5000个左右的词语为宜;丰富的例句更符合学习者查阅和学习需求;短语可以适当减少数量或不收录;被释词的收录范围可以突破传统的“词”,而扩展为语块或者搭配组合。
【观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各机构专家学者就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蓝图贡献真知灼见。
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语法和中文信息处理等。
吴勇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汉语教师培养与发展、华文教育等。
郭风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对外汉语教学。
王添淼,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发展、学生发展和对外汉语教学法。
郭思佳,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上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电脑辅助语言教学。
匡昕,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汉语习得研究。
林秀琴,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汉语教材及教师教育。
吴琳琳,美国丹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统计。
苏英霞,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词汇教学、教材编写。
刘婷雁,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
李慧,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学。
郑航,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
陈钰,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
李禄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现代汉字学、对外汉语词典学。
袁礼,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处负责人、研究员。
孔明,天津师范大学教师。
1. 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国际中文教学秩序,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任务,各高校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线上国际中文教学活动。本期特邀业界同人围绕“新形势下的线上中文教学研究”主题进行专门研讨。既有对疫情后的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新研究课题及学科人才培养等问题的宏观把握和思考,也有对国内第二语言慕课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发展趋势的微观分析;既有对任务式教学法在网线上中文课堂中应用的讨论,也有对汉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从事线上教学的教师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新模式,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提升后疫情时代线上中文教学的效果。
2. 学生词汇习得的成功与否与教师课堂讲词恰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词汇讲解失误的常见类型分析》通过对183个课堂词汇教学实例的分析发现,教师在进行生词讲解时易出现说明有误、说明不足和说明冗余等问题,教师讲词失误会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理解偏差、输出不畅及使用偏误等词汇习得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MBBS来华留学生医学汉语课程目标情景研究,有利于对医学等专门汉语教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参鉴。两项教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均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
3. 词语搭配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均是影响汉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认知加工的重要因素。《不同水平汉语学习者动宾搭配能力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学习者动宾搭配能力发展主要表现为:搭配词词种范围扩大,合法搭配数量增多,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平的学习者都存在过度使用高频搭配的问题。《学习自主性对学习者第二语言水平发展的研究》从量化和质化两方面证实了“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两项认知习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教学参考。
4. 目前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种类繁多,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化的模式。《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需求调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调查初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的使用需求,提出纸质版词典以收录5000个左右的词语为宜;丰富的例句更符合学习者查阅和学习需求;短语可以适当减少数量或不收录;被释词的收录范围可以突破传统的“词”,而扩展为语块或者搭配组合。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学习词典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