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教材9-12册为高级阶段用书,本册为第九册。除本套教材总体特点以外,本册作为高级阶段用书,建议教师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高级阶段的教学,在话题内容上有一定的专门化倾向,并要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尽量选择比较稳定的、具有普适性、可讨论性的话题,而在“活动/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或开展小型调研,联系当前、当地具体情况,搜集材料,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同时,每个话题的背后都有隐性的语言教学目标,并通过练习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相关语言点。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内容为中心,同时适度关注语言形式,在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者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尽管使用本册的学习者具有大致接近的汉语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学习点上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本教材每课后面均设有学习反思活动,让学生自觉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建议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意“质”与“量”的平衡,“精”与“泛”的结合。
学习者的二语发展,是一个在大量、反复接触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以高度准确性为前提的简单的累积过程。本书不是一本精读教材。本书不设立传统意义上的“词语表”,仅提供“关键词语”;不设立传统意义上的“语言点”讲解,而是在问答和活动环节设计上有意识地关注本课重点词语和结构的运用;对于语料,重视语言表达的自然度,在此前提下,尽量保证语言难度的合适性和教学点的复现度及凸显度。
本书的聆听和阅读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泛听和泛读性质,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百分之百理解,更不必要求对其中的词语和结构百分之百掌握,对于涉及到重点词语和结构,不必详细讲解其用法,适当“提点”即可。
教师可结合语言教学,适当训练学生理解和表达的相关微技能。
四、通过输出性活动驱动语言学习。
高级阶段教材的输入材料,在相当程度上是发挥一种激发和驱动表达的功能,并为表达提供一定的基础。但学习者在表达的时候一旦发生障碍,课文/语料本身并不一定都能提供充分的支持。这时候,需要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如查词典)以及教师的针对性帮助,这样才能实现通过输出促进习得的目的。
建议教师在学习者的表达性活动中适度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相关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表达中的语言需求。另外,可以把语言教学和批判性阅读结合起来,不断推进话题的深化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兼顾四项技能,体现语体风格差异。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但在教材设计上不是将听说读写通过“课文”“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采取“听-读-说”不同活动逐步推进的方式。同时,根据特定语境和话题内容,以及由此限定的语言正式度的差异,呈现得体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高级阶段可以采取“以写促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先写后说,通过“写”提高语言表达的正式度、复杂度和规范性。因此,在教材的口头表达任务中,我们要求学生先用参考词语和格式写一个提纲,然后再说。
考虑本教材主要面向短期教学项目,因此我们对“写”没有较高要求。在使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册所用语料,大多基于网上材料进行大幅度改写,或者综合多方面材料后重写。作为语言教材,编者对语料中的观点不持立场,甚至为了激发讨论,同一课中的几篇语料在观点上本来就是不一致的,编者对语料内容的真实性也不作核实,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人名、公司名,大多是虚拟的。特此说明。
本册每课可用3-4课时完成,其中“拓展”部分约需1课时,为可选部分。“拓展”中出现过的“关键词语”,如果在后续课文中出现,如有必要,仍将列入“关键词语”。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