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惠天罡 著
本书共收录了14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6篇,主要讨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问题;下编8篇,主要讨论国际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语言教育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在本书的很多文章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本书的研究借鉴中外语言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立足汉语的特点及其作为母语和二语教学与习得的规律,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汉语作为母语和二语的教学问题。既有宏观的思考,如讨论国际中文教育如何践行“润心育人”理念,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市场化发展,等等;又有微观的思考,如结合近十年汉语新词语在构词、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探索母语教学中新词语教学的原则及策略,基于多模态的特征和功能深入分析用多模态理论提升低龄学习者诵读古诗词效果的可行性路径。所有研究既注重学理性的阐释,也注重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性指导。
惠天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跨文化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语言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兼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曾担任韩国韩巴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现代汉语词汇学、语言产业等。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文建设》《语言与翻译》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本书的研究成果体现为“三个注重”:
(1)注重学术研究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与使命。如结合国家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理念,探讨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之中,为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人士服务,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服务。
(2)注重将语言生活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如基于近十年新词语在构词、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
(3)注重语言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研究。如结合学习者的特点探讨母语教学中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多模态学习策略,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讨论美国中文学习者低龄化现象的发展动因及其对策建议。
本书对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具有较强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