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石绍浪 著
入声是汉语声调中一个比较复杂而又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江淮官话作为官话方言中的一种,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整体存在独立的入声。本书采取传统方言学、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江淮官话入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语言事实进行分类、描写,然后根据历时和共时两条线索,重新梳理了江淮官话入声舒化、入声字韵母类型、入声字韵尾等语音现象,总结了江淮官话入声调和入声字韵母的演变规律,可以为汉语方言入声消失的途径、官话方言的形成等重大问题提供帮助。
石绍浪,江苏泗洪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近几年,主要从事北京语言文化资源调查及《语言规划学研究》编辑工作。
从方言地理学角度看,江淮官话处在南方方言向北方官话过渡的地带;从历时角度看,江淮官话可以看作今天北方官话的前身。因此,江淮官话入声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北方官话大多数地区的入声已经消失,古入声韵归入阴声韵,古促声调归入舒声调,其变化规律仅从这些官话的内部无法理清。而江淮官话处于从有入声到无入声过渡地带,而且正在迅速变化,入声也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梳理江淮官话入声演变规律,可以为汉语方言入声消失的途径、官话方言的形成等重大问题提供帮助。
(二)江淮官话入声情况的全面调查梳理能为江淮官话与吴语关系研究贡献新的素材。
(三)江淮官话是否应该独立、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是不是江淮官话,这些都是学术界一直关心讨论的问题,江淮官话入声研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许多明清时期的韵书和记音材料和当时的江淮官话都有着密切联系,如《韵略汇通》(毕拱宸)、《西儒耳目资》(金尼阁)、《等韵学》(许惠)等。它们或者代表当时的“官话”,或者作者就是江淮地区的人。江淮官话入声的调查分析对确认这些文献资料的方言性质将大有裨益。
方言学、语音学研究与教学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