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张浩 总主编
“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是一套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基石,秉承“结构—功能—文化”三者融合的理念,将“语言+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始终的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以更好地满足新标准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多元、立体、创新、智能”为编写理念,主要为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的留学生量身打造,同时可满足海内外相关培训课程、来华学习中文的长期进修生及中文自学者的学习需求。全套教材划分为三个层级(初、中、高)和两个序列(横向、纵向),横向序列分为汉语言技能与知识、文化知识、汉外翻译、商务汉语四大板块,纵向序列以综合教材为主线,辅以听、说、读、写各分技能教材,贯穿本科学历教育一至四年级,可平衡一般技能课与各层级专业技能课、知识课的比例,可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均能获得深入而均衡的学习效果。
《中级中文综合教程》是系列教材中级综合课型教材,分为2册。本书为第2册。
《中级中文综合教程2》共12课,每课由本课学习重点、热身、课文、词语表、重点词、语言点、课文理解与表达训练、扩展阅读与练习、语言文化小常识等板块组成。所涉话题覆盖时代(或事物)变化、东西方文化差异、人与动物、社会现象、学习与工作、科技与生活、游戏与生活、人与太空、中国文化等。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描述一种动物、发表对新事物的个人看法、说明两种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讲述自己与某人或某物之间的情感故事、阐述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思考、介绍自己国家或地区成年或婚后的居住情况、模拟面试、语段仿写、运用设问句等交际表达能力。
张浩(总主编),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原汉语学院)院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高校任教近10年,作为汉办专家多次赴海外进行中文教师培训。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奖等奖励。作为负责人申报并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北京市重点一流专业等。
新时期、新标准、新理念
《中级中文综合教程》在编写上突出“四个结合”:
语言技能训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贯彻“语言技能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理念。在词语与语言点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当课话题,设置“课文理解与表达训练”板块,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在帮助学习者发展成段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直观化工具、多样化任务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课文话题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话说得好”;话题内容在认知、行为等层面对学生给予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练习设置多样化、层次化,同时融入游戏、手工、模拟等趣味活动。
衔接性和系统性相结合。作为系列教材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中级综合教程是初级与高级之间的桥梁。词汇以《等级标准》五、六级为主,第2册前探至高等级别,注重词汇的复现。语法点涵盖《等级标准》四、五、六级,同时加强初等语言点的深度讲解和对高等语言点的铺垫。文体方面,两册课本分别以叙述性语言材料和说明性、议论性文体为主,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从初级叙事性短文向高级专业性、学术性文章的转变。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视角与世界情怀相结合。课文话题涵盖《等级标准》五、六级话题任务内容,兼顾传统与现代元素,立足中国视角,探讨全球性议题。
《中级中文综合教程》共2册(第一册链接地址https://www.blcup.com/PInfo/index/13436),可供一个学年使用。第一学期学习《中级中文综合教程1》,共12课,建议平均6—7课时(每课时45分钟)完成一课,《中级中文综合教程2》建议7—8课时完成一课。本书配有配套课件,可在图书封底刮刮银下方一书一码资源专区自助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