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刘金星 著
本书以议论文的指导与训练为主,兼顾实用文和记叙文。书中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既有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学生编写的“高考作文语言基础训练”,也有“高考作文综合训练”,旨在帮助高考学子从作文的专项训练过渡到完整的篇章训练,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总主编】
刘丽艳,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话语分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刊物独立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本册著者】
刘金星,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哈尔滨市首席教研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高中教学、高考研究和高考复习指导工作,负责高考试卷主观题评分细则的审定和高考满分作文的遴选,曾为国家考试中心撰写《试卷分析和试题评价报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五性”:
一是开创性。本书的体例安排是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例如,本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简单句子”“复杂句子”“句群”三个层次的语言基础训练,以及有梯度的“自测练习”环节,等等。
二是专业性。本书既有对《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比较研究,又有对近八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中作文试题的比较研究;既有对考场作文的个性化评点,又有对教师下水文的指导性探索,还有对实用写作理论的概括性研究。
三是系统性。从对《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比较研究到对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的比较研究,从高考作文语言基础训练到高考作文专项训练和高考作文综合训练,从例题到讲解,从错例到范例,从教学体系到训练体系,书中内容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四是实践性。本书的核心部分“高考作文专项训练”是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高考作文专项训练”使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五是普适性。本书既适合全国卷地区的学生使用,也适合非全国卷地区的学生使用;既适合中学学生使用,也适合中学教师使用。
一、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备考,广大师生可以从高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使用本书。各地区师生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侧重地使用本书。
二、对于“高考作文专项训练”部分的内容,广大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进行重点突破,或进行有机整合。其中,审题、立意的训练是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广大师生应根据作文试题的类型和试题材料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教与学。
三、教师使用本书时,可以与“高考作文专项训练”的课题内容相结合。